相反,在友好國家及其媒體中,卻是另有一番景象。蘇聯首都莫斯科各報均刊登了中國政協首屆會議的消息,并全文發(fā)表毛主席的開幕詞。捷克、波蘭、匈牙利和英、法、丹麥等國進步報紙亦以顯著位置刊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捷共機關報《紅色權力報》全文刊登了周恩來關于共同綱領的報告。波蘭華沙《人民論壇報》社論說:這在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陣線上又打開了一個缺口;中國人民的勝利,乃是本世紀繼蘇聯十月革命和消滅希特勒法西斯主義之后的最偉大事件。倫敦《工人日報》社論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證明美國不是萬能的;要求英國政府承認新中國。德國柏林蘇占區(qū)電臺稱:中國政協首屆會議引起了國際政界的極大注意。
從當時《人民日報》的國際報道中獲知,第一個向中共發(fā)來賀電的外國共產黨是匈牙利工人黨。10月1日《人民日報》二版報道:匈牙利工人黨總書記拉科西致電毛主席,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最早向我黨致電祝賀的西方國家共產黨是法國共產黨和奧地利共產黨。10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中間刊登了法國共產黨總書記多列士和奧地利共產黨中央主席柯侖尼、總書記貴恩柏的賀電。
新中國第一個來華訪問的外國友好代表團是蘇聯的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團長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
第一個發(fā)表專文,熱烈贊揚新中國誕生的是英國共產黨領袖波立特。新華社全文翻譯了文章,并發(fā)了通稿。一些地方報紙,如《新華日報》10月1日全文刊登了這篇熱情洋溢的長文。該文說:“毛澤東的聲音響遍了世界”。
翻閱60年前的舊報,就像是在撫摸60年前的歷史。重溫歷史,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仿佛是貼近了歷史脈搏,深切感受到歷史的心跳仍然是那樣地有力和強勁。60年后,記錄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盛事的報紙已經泛黃,文字與照片都已變得模糊,然而透過這些珍貴的報紙,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開國大典那一偉大歷史時刻的莊嚴與凝重,可以感受到萬眾歡騰的盛大場面。的確,新聞工作者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和參與者,更是歷史的研究者和整理者。新聞是歷史的草稿,而歷史則是經過篩選的新聞。
10月1日,新中國的時間開始了。她是百年革命的產物,她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戰(zhàn)火和混亂中降生,承載著中國人民的百年期待,走向輝煌……
?。ㄗ髡咭嵐珵橹袊鐣茖W院新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相關鏈接·主題延伸
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是舉國同慶的光輝節(jié)日,而“開國大典”的實況廣播工作,也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的重要一頁。當時的技術裝備相當簡陋。要使整個天安門廣場都能清楚地聽到城樓上主席臺的聲音,并且傳播到全國,只有一個喇叭的普通擴音機是不能適應需要的。1940年創(chuàng)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時期負責技術工作的傅英豪設計、制作了一種大型擴音機,把9只喇叭裝置在一塊板子上,形成強大的音量,我們把它叫做“九頭鳥”,在廣場上架設了好幾個,把問題解決了。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一切準備就緒。當天下午,主持慶典籌備工作的周恩來,早已提前來到城樓上,以他一貫的嚴謹、負責的作風,仔細檢查了各項工作,特地過問了實況廣播的準備情況。下午3點鐘,慶典準時開始。毛澤東以洪亮的聲音莊嚴宣告:“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闭麄€廣場,歡聲雷動,通過無線電波,傳播到全國的城市和鄉(xiāng)村,并且遠達海外。 (楊兆麟)
![]() ![]() |
- 2009-09-29開國大典軍樂團排練國歌僅用1天樂器系戰(zhàn)利品
- 2009-09-29開國大典時135師尚在戰(zhàn)斗 民航機組起義回大陸
- 2009-09-29田漢之子憶開國大典:受閱坦克多為日本97式
- 2009-09-28從當年新聞報道看開國大典:外國媒體冷熱分明
- 2009-09-28親歷者憶開國大典閱兵:受閱裝備僅馬為國產
- 2009-09-287旬老人國慶記憶:帶著駁殼手槍保衛(wèi)開國大典
- 2009-09-28殘疾人用粉筆繪《開國大典》獻禮國慶(組圖)
- 2009-09-27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組圖)
- 2009-08-12沈陽一收藏家收藏罕見開國大典紀念品
|